抢筹城投债:战火蔓延二级市场
本报记者石健北京报道
今年城投债的抢筹“抢手”,从城投债的城投批文上已开始显现。
截至2022年4月末,债战交易所城投批文更新数据显示,火蔓终止项目共计79个,延级拟发行金额合计1218亿元。市场对此,抢筹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城投“城投债批文终止的债战原因,不仅有城投自身经营、火蔓债务等自身的延级原因,还可能在融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市场比如,抢筹有些债券处于‘红色区域’,城投发行债券必须要找多位投资者购买债券,债战从而分散风险。那么,在寻找投资者的过程中,就出现批文到期而未找到投资者的情况。”
随着今年城投债市场转热,加之城投债数量有所下降,不少投资者选择转战二级市场去抢城投债。对此,一位从事城投融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一级市场绝大部分的债券投标发行倍数太高,很难抢到。因此,很多人现在转到二级市场去寻找投资机会。与一级市场不同的是,二级市场债券分为两种,一种是城投公司自持的债券,另一种则是一级市场购买的债券转售形成二级市场,投资者直接参与购买,所以竞争更加激烈。”
抢滩二级市场
在江苏省淮安市某区级城投公司融资部负责人看来,大量投资者青睐城投债二级市场的原因,除了在一级市场很难抢到份额之外,还在于二级市场的债券利率略高、收益略好。
湖南某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年底前,城投发债批文作废的情况很多,“因为去年的城投债发行量大,投资者选择性也较大,所以资质相对较弱的城投债就很难得到选择。但是,随着今年城投债审批收紧,城投债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在一级市场,很多投资者通过提升投标倍数来获取债券投资资格。但是,二级市场不存在承销商承销债券,投资者选债更加自由,投资人‘暗战’情况出现。”
二级市场究竟呈现出怎样的“暗战”局面? 江苏省淮安市某区级城投公司融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一级市场需要投标,尤其从4月开始,大部分债券的城投的投标倍比大幅提升,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在二级市场不存在投标倍比,往往是城投债券还剩一部分没有发行成功,就会转到二级市场来卖。”
北方某城投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以往城投拿到批文后,都是在一级市场通过投标的方式让投资者认购债券,忽视了二级市场的补充作用,直至没有找到全部的认购者,最终致使发债批文作废。对于目前市场的情况,他们也注意到,二级市场往往有更多数量的投资人。同时,一级市场发行只能通过券商主承销商寻找资金,由于券商在寻找资金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导致不能够有效地覆盖投资者群体基本面,所以很多城投已经把注意力投在了二级市场上。
在江苏省淮安市某区级城投公司融资部负责人看来,大量投资者青睐城投债二级市场的原因,除了在一级市场很难抢到份额之外,还在于二级市场的债券利率略高、收益略好。“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城投债,不像一级市场份额那么大。一级市场可能一出手就要上亿元,但是在二级市场,单笔债券额度都是几千万元,加上现在市场情况好,转债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且资金成本要比一级市场低1%左右。”
出现上述情况,与城投债的融资环境不无关系。根据研究所统计,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存量城投债券余额为13.64万亿元。2022年5月,城投债发行量为2558.18亿元,环比下降49.45%;城投主体净融资额为254.36亿元,环比下降84.08%。
此外,东方金诚固收分析师于丽峰表示,城投债5月发行规模最大的省仍为江浙两省,另有8个省的城投债净融资为负。其中,天津市城投债5月的发行规模较大,但净融资依旧为负。“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城投债整体净融资为负或为0的省中,多数省各评级城投债的发行均为0,债券融资难度不言而喻。”
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12月之前,由于债券市场城投债存量较大,导致投资者在一级市场的选择较多。但是根据相关规定,“红色区域”发行的债券必须要按照比例寻找投资者,即发行一笔5亿元的债券,需要分成2亿元、2亿元和1亿元的比例去寻找投资者,这就导致很多城投公司在批文到期之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只能转到二级市场。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彼时由于城投债存量较大,导致一些资质不高的城投债在二级市场的债券成本就达10%,“如此高的比例,就让城投寻找投资者更加困难。”
与以往批文被“拖黄”不同的是,很多投资者今年更加关注城投发债批文的相关消息。
但是,年前的不利局面正随着今年城投债的走热而发生变化,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非常关注交易所的批文信息,一旦发布城投公司的发债批文信息,就会第一时间与城投公司进行联系,询问二级市场的转债份额有多少。”
弱资质机会在哪儿?
一方面,城投债在二级市场出现分化。另一方面,受政策影响,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仍是城投尤其是弱资质城投的重点工作。
无论是从发行的数量上,还是从城投债发行的主体资质上看,今年以来,城投发债门槛的门槛显著提高。换言之,城投发债批文在减少,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城投债也在减少。不过,随着城投债分化的日益加重,一些弱资质的城投仍然存在一定的融资难题。
对此,兴业固收认为,二级市场一定会出现分化明显的情况,根据各省公募城投债的信用变动特征来看,总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省的城投债受到青睐,各等级、各行政层级城投债利差普遍收窄;第二梯队省的中高等级以及省级、国家级园区这类高行政层次的城投债利差大多收窄,而AA级以及部分市级和区县级城投债利差走阔;第三梯队省仅AAA级及省级城投信用利差收窄,中低等级和非省级城投利差多走阔;第四梯队的城投债,各等级及各行政级别的城投债信用利差普遍走阔,受到市场规避。
一方面,城投债在二级市场出现分化。另一方面,受政策影响,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仍是城投尤其是弱资质城投的重点工作。
中证鹏元研发部研究员吴进辉认为,“从目前来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大,远超预期,基建要起,城投要边际放松。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阶段存量隐债化解主要是针对2018年8月之前新增的债务。总体来看,保障城投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的底线是隐债不增,合法合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在此前提下,城投公司可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新增债务,依法依规开展融资。后续需要关注是否还有增量政策出台松绑城投融资。要统筹好城投融资宽松和隐性债务化解,兼顾两者,做到发展安全。”
Wind显示,2021年以来监管对区县级、AA级平台审批趋严的态势明显。按地区来看,广东、上海等债务压力不大、市场认可度较高地区,公司债审批态度边际变化不大;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等发债量大,2021年以来皆出现了审批趋严的势头;贵州、天津、四川等债务压力较大、城投债存量相对不低的地区,2021年审批趋严明显,终止审查规模占比大幅走高,但2022年1季度天津、贵州过审率有所提升。
在一位从事城投债融资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发债困难的主要集中在AA级城投公司以及小部分资质较弱的AA+级城投公司。同时,就市场风险偏好来看,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省间分化加剧,且省之间出现背离。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强省份城投债依然保持净流入,二级市场利差收窄。而天津、云南、贵州、辽宁等弱省份城投债一级发行受阻,净融资为负,信用利差大幅走阔。
对此,他建议,“虽然现阶段城投债走俏,但是对于一些公共预算低于50亿元区域的城投,尤其是评级水平不高的,还是应该尽量在批文时间内主动找到投资者。对于已经备案的城投债,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否则一旦错过发行期限,下阶段申请发债的难度将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