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生机网一线生机网

最高法:我国已成为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国家

原标题:最高法:我国已成为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最高国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孟荇 实习生骆婷 北京报道

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国中国司法的对外窗口,9月27日,已成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闻发布会,为受会上指出,理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齐全、事案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最高国家;为解决日益增多的跨境纠纷,法院不断统一裁判标准尺度,法国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已成

我国已成为海事审判机构最齐全的为受国家

最高法民四庭庭长王淑梅在会上透露,2013年至2022年6月,理海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和海事案件29.5万件。事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司法解释31个、最高规范性文件9个,法国发布指导性案例12件、已成典型案例137件,印发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对涉外审判中的111个疑难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在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方面,新设南京海事法院,形成包括11家海事法院、42个派出法庭在内的全国海事审判组织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齐全、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域外送达难、外国法查明难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涉外审判的难点问题。王淑梅介绍称,最高法修改涉外民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涉外送达规则、规范涉外送达行为;启用全国法院司法协助管理平台,与司法部民商事司法协助系统联网,实现送达案件跨部门在线办理,有效缩短涉外送达周期。多地法院制定涉外民商事案件送达指引,在不违反所在国法律的前提下,探索电子送达、当事人转交送达和委托律师、公证机构、海外侨团送达机制,有效提升涉外送达质效。

此外,最高法汇集五家域外法查明机构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资源,设立域外法查明统一平台,开展域外法律和案例资源库建设,破解域外法查明难问题。为方便跨境当事人参与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立案服务的规定,为跨境诉讼当事人开通网上立案、委托见证、查询等服务。多地法院为外籍当事人提供英、葡、日等多语言诉讼服务。

统一裁判标准尺度,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境纠纷解决日益增多,2013年至2022年6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民商事判决案件7313件,涉及40余个国家,我国法院多份民商事判决得到多个国家的承认和执行。

最高法民四庭副庭长沈红雨表示,截至目前,我国与意大利、巴西、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39个国家缔结双边司法协助条约。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尚未与我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行给予该国当事人司法协助。

裁判尺度的统一在跨境纠纷解决中至关重要。202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对外国判决的范围、审查程序规则、互惠关系的认定标准、不予承认和执行事由、惩罚性赔偿判决的处理原则、报备及通报机制等问题做出了系统完善的规定,有效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2021年7月,“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上线,10家国际仲裁机构和2家国际调解机构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实现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开庭等纠纷解决流程的线上办理。

“未来,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强对该类案件的跟踪研究和审判指导,进一步推动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司法合作,便利跨境民商事纠纷的解决,助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沈红雨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涉外商事海事中生态文明建设仍是重点。对于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高法民四庭副庭长胡方表示全国海事审判三级法院在实践过程中统一裁判尺度、建立专业化审判机制、各海事法院共建共享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

今年5月,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司法解释,明确提起海洋环境民事、行政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和管辖法院,为不同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衔接作出制度安排,公益诉讼的司法效能进一步显现。

同时,广州、海口、北海海事法院建立“北部湾—琼州海峡”海洋环境资源保护“朋友圈”;天津、大连、青岛海事法院开展渤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调联动和深度合作,打造海洋生态司法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赞(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一线生机网 » 最高法:我国已成为受理海事案件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