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生机网一线生机网

沉迷汉服的年轻人:买一件,挨“三坑”

形制和版型不正确,三坑也被看作是沉迷质量问题。

汉服作为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象征,汉服越来越多的轻人爱好者把形制正确当成是一件汉服的基本要求。《淘宝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买件明朝、三坑宋朝和唐朝时期的沉迷汉服最受欢迎。但要想买到形制版型正确的汉服汉服,并不容易。轻人

“在95后中很流行的买件唐风诃子裙、魏晋风,三坑包括松紧带的沉迷宋裤,其实并没有相关出土文物支撑,汉服但是轻人因为好看、穿着方便,买件受众多,商家也愿意做。”杭州的雲卿是坚定的形制党。她认为,正确的形制一定有出土文物佐证,不然都是“存疑”的。

古代汉服体系发展脉络大纲 来源 / 中国纺织出版社《汉服通论》

她的经验是,确保形制正确后,再看版型。也就是说,首先历史上要“有”这种形制,其次才能要求版型“好”。

要看版型如何,就得看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放出平铺图。“没有平铺图的汉服我是不会买的,版型肯定有猫腻。”雲卿总结。

除了质量问题,穿汉服不但花钱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工期,甚至花了时间,但没等来衣服。

汉服中有高端品牌,一套明华堂的汉服,均价要近万元,南京云锦单件几十万。不过一般来说,一整套汉服的价格在300-500元之间,白菜价汉服100-300元也可以买到。

但因为汉服相关品牌以小型的线上品牌为主,一套汉服不是光花钱就能买到,还需要花时间等待。在汉服圈子里,预售45天、超长工期很常见,甚至有的工期能长达一两年。

兰若庭的爆款汉服“此间春色”,因为买的人太多,工厂做不过来,在社交平台上被人称为“此间秋色”。

一些商家不但工期长还拖工期,也被吐槽耽误事:“我为了参加花朝节活动买的汉服,到了预售时间商家却迟迟不发货,工期一拖再拖,节日都过完了还没发货。”

像明华堂这样的高端定制产品,工期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入坑多年的月月介绍,“明华堂的婚服很有名,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又不想去租衣服,就只能等一两年的工期,为了等婚服推迟婚期的也大有人在。”她调侃道,“爱情没有工期长。”

工期长就算了,最怕的是等到最后流团了。“汉服团”实质是团购活动,买家先付定金,订单数量满员店家就截单“成团”,工厂接单开始批量生产。当订单量不够的话就会“流团”,活动作废,店家退定金。对于买家来说,等了两三个月后,才被告知流团了。

另一个困扰小白的问题是,花钱花时间买来的汉服,难打理,还难转手。

商家用天丝、人丝等面料作为卖点、提高单价,可对于买家来说,虽然穿着舒服,但布料娇贵不耐造、难打理,对洗护方式、熨烫方式、甚至水温都有很高的要求。

“平时本就穿得少,还得供着,最后不是放着吃灰,就是转手挂到二手平台。”不少小白买家买了汉服以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部分商家后期还会降价、白菜价汉服越来越多,二手转让的难度不小。

进阶玩家:妆造、摄影,才是大坑

要想达到理想的出片效果,光穿汉服还远远不够,配饰、妆造、摄影上都得安排上。

“好的配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穿汉服很少有不买配饰的。”囡囡有一个四层的汉服配饰盒,里面的簪、钗都是使用率较高的单品,她的造型就靠这些有限的单品,组合成不同的风格。其中最贵的一件首饰是200元的金丝偏凤三尾钗,红楼风格适合搭配明制汉服。

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汉服商家数量已超过1500家,有名气的品牌,圈外人也能叫得上。但汉服配饰商家的数量就相去甚远了,而且大多以小作坊为主。

因为发饰很少有版权之争,所以大多款式做副业的簪娘(个人手工配饰制作者)都能做,价格一般在百元上下。小件的合金、绢花、蝶贝材质配饰不用50元能买到,精致一点的热缩花、料器花单价百元内也能解决。

而具有文化底蕴的缠花、绒花、点翠等非遗类发饰,因为工艺复杂、耗时长,价格偏高,单价可能超过百元。汉服首饰界顶流万宝德,一顶婚嫁礼冠20万,小小的发簪也要上千元。

《甄嬛传》华妃一角的旗头是价值100万的点翠文物古董

比起花钱买,月月更喜欢买材料包自己动手做配饰,绒花、缠花、仿点翠、热缩片、料器花,每一种做一两个。“看着小巧,只是一朵花,其实每一步都很难,一只绒花发簪从学习到做出成品,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

为了对各朝代发型妆造有更系统的了解,月月专门在江苏花几千元报了妆造培训班,每个朝代都学习了2-3个典型发型和妆容。“至于是不是割韭菜,仁者见仁吧。我看重作品,不会因为造型师的名气随便报班。”月月说。

月月自己做的配饰 / 受访者供图

因为汉服妆造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妆造设计师也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因此部分个人妆造培训班,属于“无证驾驶”。

一系列问题因此产生。弦冰是一个新手妆娘(妆造设计师),在某职业教育机构报名网络汉服妆造培训班,交了学费和定金,遭遇拖延开课时间、没有课表、老师失联、退款难一连串问题,经过多轮沟通维权后,才要回了大部分报名费。

事后,她无意间发现,自己花了899元买的课程,在公开平台上花1元就能看。

雲卿则通过搜索教程自学妆造,“穿汉服久了,多多少少能练出来点技能在身上的。”她还开通了微博、小红书账号用来发布汉服写真,记录自己的妆造作品,这些写真大多是互勉摄影师给她拍的。

雲卿的妆造作品

买好了汉服,学习了妆造,“汉服女孩”来到最后一步——拍照。互勉摄影师在汉服圈里非常流行。

互勉即互相勉励,是汉服约拍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花钱,性价比高。摄影师通过互勉练习技能、拥有自己的摄影作品,模特免费拍写真,双方可以在小红书或相关汉服群发帖招募。本是双赢的事,实际操作起来也容易在取景打光、后期修图等审美问题上产生分歧。

有人省钱约“互勉”,还有人花钱约汉服摄影机构。成立于2003年的盘子女人坊以“古风摄影”发家,还在2020年申请IPO,冲击国内商业影楼第一股,可即便是行业头部公司也甩不掉“影楼风”“仙女风”“古装”的标签,被汉服形制党诟病。盘子女人坊在相关投诉网站上有近两千条投诉,主要围绕体验差、修图不满意、诱导消费等问题。

汉服圈子:火爆与乱象并存

王涵在汉服市场从业多年,曾经营过自己的汉服品牌,谈起如今的汉服行业,他直言:不好做了,表面上看很热闹,其实在走下坡路。

整体而言,开菠萝财经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将汉服行业整理归纳四大阶段:

2003年-2008年,汉服行业启蒙期。汉服概念诞生、汉服社团兴起,一些老牌汉服品牌如重回汉唐开始创立。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一线生机网 » 沉迷汉服的年轻人:买一件,挨“三坑”